原产地证是一种什么证明?
原产地证明是各国根据相关的原产地规则签发的证明商品原产地,即货物的生产或制造地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简单点讲,就是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护照”,证明商品的经济国籍。
原产地证在我国分哪几类?
在我国,按原产地证的作用分,为出口货物签发的原产地证书主要有三大类:
1、非优惠原产地证书,就是通常所称的“一般原产地证书”,是证明货物原产于我国,享受进口国正常关税(最惠国) 待遇的证明文件,简称 CO 证书。
2、优惠原产地证书,可以享受比最惠国待遇更加优惠的关税待遇,主要包括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和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
3、专业原产地证书,是针对某一特殊行业的特定产品规定的原产地证书,比如《输欧盟农产品原产地证书》等。
原产地证在国际贸易中有什么具体作用?
1、进行货物交接。贸易关系人将原产地证书作为交接货物、结算货款、索赔理赔的凭证之一。
2、进口国实施特定贸易政策,比如对特定国家实行差别关税待遇,实行数量限制和控制进口等。
3、减免关税。尤其是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是在进口国享受优惠关税待遇的必要凭证,被很多进口商视为降低货物成本的“金钥匙”“纸黄金”,也是增强了我国货物的国际竞争力。
原产地证有多少的关税减免?
若货物出口至东盟国家的产品,会征收8%-30%不等的关税,凭借原产地证可以享受一定幅度的关税减免,有些甚至可以达到零关税,据统计平均可以给每个行业带来5%左右的关税减免。
完全原产和非完全原产怎么判定?
1、完全原产
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对“完全获得”的定义大致相同。归纳来看,对我国而言,“完全获得”主要针对以下类型的产品:一是植物及其产品;二是活动物及其产品;三是矿产品和自然品;四是在本国以外获得及加工的海捕产品;五是废旧物;六是加工而得的产品。
2、非完全原产
指明确含有非原产成分的产品,非原产成分则是指进口的或者不明来源的成分,是否属于进口以关境为准,如中国大陆市场上来自台湾、香港等地的零配件和原材料也属于进口。对于含有非原产成分的产品不能简单的判定是否属于我国原产,而需要看是否符合相应的原产地规则关于实质性改变的要求。
实质性改变的判定标准一般有:税则归类改变标准、百分比标准、加工工序标准以及上述三项的组合。普惠制和各贸易协定对非完全原产的标准各有不用,具体申领前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仔细对照。